【落实情况】淮北市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8-29 00:00 字号:

                                     淮北市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2017年8月,经淮北市市政府同意,淮北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向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市直各相关部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实施意见》(淮质强〔2017〕6号),确保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我市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夯实消费品工业发展根基,推动“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促进淮北制造发展,有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为淮北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现将中期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1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全面标准化建设。重点做好“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政务服务” “标准化+党建”、“标准化+制造业”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黄里石榴、笆斗杏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2018年3月,濉溪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获批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这是我市第一家国家级政务标准化服务试点单位,实现了零的突破。开展了质量标准提升行动,联合九部门开展 “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临涣焦化公司等获得了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证书,龙波电气公司取得了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2严格监管标准,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督。积极推进消费品生产“同线同标同质”,加快消费品标准升级,继续深入实施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行动,推动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重点消费品主产区的骨干企业率先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消费品生产企业公开并声明执行严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格抽查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国抽电线电缆、蓄电池、铝型材、木工板、眼镜、食品相关产品等产品样品20组,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提升,达到了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的目标。

3实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按计划实施监督抽查。制定下发市级全年监督检验计划,监督抽查工业产品涉及的产品包括电线电缆、化肥、水泥等22大类,共计划抽查产品样品492组。市共组织对20家生产企业进行市级产品监督抽查,抽查产品5大类 50组,其中商品煤6家企业10组、冶金焦炭2家企业3组、建筑材料及部件10家28组、危化品2家9组,抽样合格率为100%,无不合格产品。配合省质监局实施省抽电线电缆、蓄电池、铝型材、木工板、眼镜、食品相关产品等产品样品29组,强化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广泛开展了对不合格企业约谈制度和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制度。省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左右。

4加大标准化政策扶持力度市、县(区)政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经费,包括制定以及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经费。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投入,促进标准创新和标准化服务业发展。2016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2个,投入资金270万元,市县区政府兑现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奖励65万元,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下拨安全达标经费30万,烈山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划拨经费80万元,市经信委下拨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等经费100万元,市县政务中心创建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投入60万元,市县区标准化工作经费28万元等,共落实《规划》各项经费支出553万元。2017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投入资金增至290万元,市县区政府兑现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奖励达165万元,加上其他固定投入等,共落实《规划》各项经费支出693万元。2018年预算支出848万元。积极支持品牌建设,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进一步深化标准化改革。建立了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和消费品标准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宣贯、实施、督查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支持社会团体和企业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工作力度,加强新型消费品制造装备研发和标准制定,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升级。积极开展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依托烈山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凤凰山国家农业示范园区、杜集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平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3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8%,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15%。

2、进一步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增加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准供给,服务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发展,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针对消费品市场细分的发展趋势,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满足消费需求。推动绿色消费品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碳排放管理等标准,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工作。支持龙头企业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强合作,建立基地,创建品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扶持百善、凤凰山两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建立研发机构,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加强淮北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在建示范区2个。

3通过标准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创新能力,激发质量提升内生动力,推动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积极倡导工匠精神,推广精益制造,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建立低碳、高效的消费品生产经营模式。以消费市场向中高端发展引导带动装备制造业主动提高设备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艺水平,促进“淮北制造”产业链升级。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产品质量承诺,提高消费品标准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为我市在经济发展中争取行业话语权。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三重一创”建设“三基三千亿”工程为支点,加快碳基新材料、陶铝新材料、金龙机电、清华紫光等项目建设,以关键技术标准、重要产品标准、基础标准、性能检测方法标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标准研制和自主创新,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通过标准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支持淮北矿业、理士电源、相邦复合材料、华中天力等公司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目前已申报国家标准8个,地方标准2个,其中理士电源的国家标准《铅酸蓄电池用极板》、淮北矿业的行业标准《煤矿在用加固煤岩体高分子材料安全性能测试方法》等已经发布。华中天力的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容器箔》、安徽相邦复合材料的国家标准《增材制造用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粉》已经审核,正在公示。近年来,我市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1个,行业标准24个,地方标准26个。

4、进一步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夯实质量基础,为提升消费品质量提供有力支撑。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加强质量公共服务,探索推进质量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标准化服务、品牌咨询、质量责任保险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为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增强“淮北制造”质量信任。加快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在建成安徽省铝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铝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为了支持陶铝产业建设,市质监局正着手在安徽省铝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相邦复合材料公司和安徽陶铝研究院三家联合的基础上筹备组建安徽省铝基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进一步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和营销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实施消费品精品工程,推动淮北产品向淮北知名产品、安徽名牌、中国品牌转变,提高我市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淮北制造金字品牌。加强品牌培育。加大知名品牌产品宣传培育,提升淮北消费品品牌影响力,推动知名品牌创建。探索开展品牌标杆示范活动,提升企业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发展之路。指导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推动淮北品牌走出淮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加大对消费品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6、进一步改善优化市场环境。创新质量监管制度,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其他市场准入限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共享,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消费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加大消费品展会、电子商务等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强消费品市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质量担保、销售者先行赔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制度。优化网购消费环境,严厉打击电子商务活动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以及平台经营者包庇、纵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7、进一步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适应消费品质量安全新形势,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缺陷消费品召回常态化,把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消费品纳入召回范围。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深入开展执法打假行动,严查彻办质量违法大案要案。实现质量违法案件信息全公开,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构建消费品质量共治格局,形成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8、进一步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建立质量监管与贸易便利化相统一的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把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关,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

三、下一步做法:

1、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在消费品工业升级、科技创新、质量监管、市场监管、职业教育、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对落实国务院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市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2、进一步加大加强财税政策扶持。继续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消费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质量基础能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引导社会资源向质量品牌优势企业聚集,完善优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鼓励更多企业走优质发展之路。实施结构性减税,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股权激励税收政策,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完善对企业标准创新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示范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比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出口贸易便利等政策优惠。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中,纳入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要求。

3、进一步加强质量人才培养。继续落实、深化国家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培训力度。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培养企业质量领军人才。完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标准化与质量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工人。加大力度引进国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领域人才智力,加强国际质量人才交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高等院校设立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相关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标准化和质量人才。推出体现技工价值的薪酬制度,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促进劳动者由普通工人向技能人才转变。

4、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建设特色先进质量文化,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广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加强标准化和质量知识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倡导优标优质优价和绿色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加大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淮北标准、淮北质量的良好形象,提振市场消费信

 

                                                                                                         2018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