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评估报告】淮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8-11 09:19 字号:

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市市场监管局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截至2022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35件,完成预期进度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成效显著。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淮北市、濉溪县成功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高新区入选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陶铝新材料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入选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出台《淮北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优秀奖2项,省专利银奖2项、优秀奖13项。新增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优势企业。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成2家省级服务网点、7家市级网点,实现网点县全覆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明显提高。搭建知产资产绿色通道,与中国银行淮北分行签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重点行业纾困知惠行专项活动联合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出台《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2-2023年)》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发展。办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9笔,金额达6.92亿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动企业发展 》入选省一类问题做法案例汇编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加强。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淮北分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维权援助工作站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办理知识产权诉前调解案件90,维权援助案件30余件,提供咨询帮助100余次。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技术调查官制度。推进知识产权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选聘11名知识产权仲裁员。开展两节打假、春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铁拳执法行动各类专项行动查办知识产权案件6004案件入选省典型案件。

二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站5,专业服务站5个,服务企业1500为企业节约经费787万元。完成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出台《支持质量发展和品牌创建奖励办法》,实施质量品牌创建三年专项行动,创新开展个十百千万质量品牌创建工程濉溪县和相山区成功创建质量强县(区),杜集区和烈山区已启动质量强区创建。《淮北市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淮北市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质量提升》案例入选省典型案例。创建省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29家企业获评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累计培训首席质量官860人次。构建缺陷产品召回341联动机制,实施召回缺陷产品15批次13.7万件。充分发挥质量基础作用。持续开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77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等级提前达到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覆盖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项目达到33项,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出台《淮北市全面推进标准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主持制定18个国家标准,12个行业标准,6个省地方标准,8个市地方标准,推动100家企业实行企业标准总监制度。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组建安徽省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铝制品检验中心通过CNAS权威认证,跻身国家认可实验室行列。研发科技项目10个,5个项目被省市场监管局、省药品监管局批准立项,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蟾皮质量标准提高研究》项目获评省科技创新优秀项目。

三是培育壮大生物基产业。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淮北市提升医药健康产业链水平工作方案》,坚持锻长、补短、育新三条路径同时发力,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纵向成链。加大招商力度全面梳理淮北现有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项目,紧盯医药健康产业细分领域和上下游相关环节,排定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主要招商地区、重点对接企业等,推进全链条精准招商。推动成立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加强医药健康产业招商力量。突出龙头带动。发挥华润金蟾、英科医疗等龙头企业优势,牵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聚集。2021年,安徽英科在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和濉芜产业园分别投资建设了安徽凯泽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国毅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英彩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上游供应链企业,为配套英科医疗淮北生产基地的生产用胶、手模、箱盒提供资源,不仅打通上下产业链,还有效拉动区域就业和经济发展,有力推进产业链升级。健全物流体系。鼓励支持重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打造覆盖全市及周边省市的药品配送网络。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四是打造支撑高标准市场的节点,打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链接。认真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涉及负面清单领域外的外商投资在准入条件、准入程序和适用法律方面实现内外资一致。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着力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防控。全面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开展三同产品出口企业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出口基本情况和企业认证情况。支持三同企业内部实验室成为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

是优化消费发展环境。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持续开展放心消费在淮北活动,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全市参创经营户1570户,进乡村覆盖面达90%以上,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62家。入选2022-2023年度全省放心消费示范县(区)1个,示范乡村3个,示范行业2个,示范街区2个,示范单位11家。鼓励大型商超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强化消费维权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交流合作,推动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实现异地无理由退换货。积极参与淮海经济区10家用电器终端用能产品质量消费调查报告联合发布会,共商消费协作重点事项,深化区域消费维权协同创新。推进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率先出台《淮北市市场监管系统预付式消费纠纷投诉处理试行办法》,成立淮北市检察院驻淮北市市场监管局公益诉讼服务站,指导成立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多元化解消费矛盾纠纷。截至2022年末,共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122家、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ODR企业142开展宣传咨询服务。依托“3.15消费者权益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5.20世界计量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发送手机短信80余万条,有效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可持续性消费。

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建立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先后印发《淮北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评估暂行办法》《淮北市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淮北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会审办法》《淮北市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工作规则》,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强化刚性约束,对重大政策措施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2021年以来市本级共办理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189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印发《淮北市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淮北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线索排查,市、县(区)、所三级联动,严厉打击违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淮北市相山区灶王府大酒店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案入选国家总局长江禁渔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截至2022年底,完成双随机任务1299批次,检查企业10122户次,检查结果公示率达100%开展信用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涉企信息归集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聚焦特种设备、食品经营、工业产品生产等重点领域,探索通用+专业企业信用风险机制,推进信用分类监管与重点领域监管深度融合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全面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模式,全市33个市场监管所划分监管网格548个,配备网格员585名,基本实现监管全覆盖。加强民生商品、防疫用品及粮食、煤炭、教育收费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督检查,制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两个清单强化互联网交易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范围。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基础信息公示、执法现场公示、执法结果公示、统计年报公示。实施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音像记录,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印发《淮北市市场监管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召开案审会14次,对52个重大决定事项进行集体讨论。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联合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积极构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保护调解保护有机融合的产权保护工作格局。

是加快建立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助力低碳发展。出台《淮北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宣贯绿色发展标准。深入企业宣传《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等国家标准,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树立绿色包装、适度包装理念,向市场供给更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扎实开展绿色发展标准宣贯进社区进校园进商超活动,引导消费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优先选购简易包装环保低碳产品。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绿色标准研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节能降耗、健康环保、商品绿色包装等各类标准制修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子器件热管理用炭石墨制品》《煤矿企业矿井水、洗浴污水余热利用 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燃煤火电机组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行业标准,《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先后立项发布。

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行动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优质粮食工程行动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七大行动。淮北市荣获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称号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市商务部门开发完成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市级重要产品追溯数据库,顺利完成同安徽省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经营者、连锁经营店加强智慧监管,实施电子化追溯系统,确保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加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全市25家农贸(批发)市场2755户入场销售者,全部按要求建立一户一档管理档案。加强市场准入准出管理,督促食用农产品入场销售者严格按要求使用农批市场统一印制的销售凭证。推动中瑞批发市场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并投入运行。严惩重处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坚持从严从快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以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昆仑行动”“守护平安”“铁拳行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行刑衔接,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案情通报机制。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与市卫健委药品监管局第四分局建立协同监管执法工作机制药物警戒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信息通报与联动、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通报等制度,切实提升药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深入开展药品安全春风行动”“药安乡村品安全专项检查等各类专项行动检查药械化经营使用单位9900余家次提升药品技术支撑能力。出台《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具体举措》《关于推进淮北市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具体举措的通知》,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通过实验室检验资质认定复评审,更新药品仪器7台套,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有效提升。加强基层药品执法机构的人员配备和培训,建立药品风险清单,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开展药品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重大工程项目。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外部环境变化情况

一是标准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对市场监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市两级领导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开展专题调研、作出重要批示,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党委政府赋予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职责和任务也越来越多,市场监管部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二是监管责任之重前所未有。当前,社会各界对市场监管工作的期盼与关注越来越高,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发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关系经济社会的基础支撑和长远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更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在多元目标上做好统筹、把握均衡。既要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又要强化监管、维护安全;既要加大双招双引、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防止损害公平竞争以及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利益,这都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期待。

三是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多,特种设备、计量器具不断增加,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相对较少,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新的压力、新的风险。市场监管领域突发事件极易发生,并且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形成网络舆情事件。新型市场主体、新型经营业态、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不,监管能力跟不上,现有的监管手段和方式无法满足新的监管任务和监管需求影响监管效能。

(二)完成本地区或本单位承担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创新创造能力有待提升。受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形势影响,高质量的创新主体较少,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总体较弱。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全市没有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也仅有2家,精准支撑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文化普及度和认同程度滞后于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知识产权投诉举报较少,知识产权案件整体数量偏少,维权意识有待加强。

三是质量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高。国家级检验中心建设已报国家总局代批筹,省级检验中心仅有1家,市级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参数偏少,高级技术人员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质量监管技术要求。社会化检验检测机构规模普遍较小,服务能力不强。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数量少,标准话语权弱。

四是质量品牌培育力度有待加大。全市质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强,质量高端人才稀缺,企业技术支撑力量薄弱,品牌创建意识淡薄,品牌培育滞后,总体创新能力不足,省政府质量奖仅获得个人提名奖,至今没有实现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正奖零的突破。

五是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竞争力不强。我市医药健康产业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优势主导产品偏少,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进展不快,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六是统一大市场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现有的监管能力距离适应统一大市场的监管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现有监管工具的缺乏和监管手段的滞后使得监管难以对症下药、精准有效。部分监管领域缺乏职权范围的明确规范,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监管存在盲区。

七是整体消费环境不够优化。受经济发展大局影响,全市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消费动能不强。同时,受平台经济冲击,线下实体店经济效益差,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活动存在困难,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

八是食品安全风险依然突出。我市食品产业基础较薄弱,食品生产经营者数量多、规模小,潜在风险较多,源头风险较大,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九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守法意识不强,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不完善,进货查验记录不全或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存在非法渠道购药、产品过期、未建立或不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等情况。

十是综合监管效能有待增强。面对多线长面广的市场监管业务,监管力量相对不足,尤其基层市场监管所在人力、财力、检验检测设备、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方面保障还不到位,加之基层工作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性违法行为较为隐蔽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一个大市场、两个强市、三个监管、四个安全”工作着力点对标规划《纲要》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安排,聚焦短板弱项,不断改进提升,确保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

(一)锚定一个大市场目标。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市场准入准营规则,推动更大力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围绕发展、民生等重要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全面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保护,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充分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狠抓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开展满意消费在皖北示范活动。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发展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ODR)单位切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协同机制,逐步构建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快捷高效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严厉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及时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防控。

(二)推进两个强市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续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深入开展质量品牌创建三年专项行动,细化落实个十百千万质量品牌创建工程,优选100家企业纳入培育计划。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市县两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持续开展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着力推进环保、双碳等全域标准化,加大绿色标准宣贯力度,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绿色发展标准制修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高水平创造不停步。扎实做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抓好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清零行动,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和PCT专利申请量。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专利奖,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和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坚持高效率服务不懈怠。积极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试点示范高校。充分发挥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建立专题数据库,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水平。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推广专利、商标混合质押

(三)完善三个监管手段。强化法治监管。推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设市场监管法治大讲堂开展法治下基层法治市场监管评价活动推动学法用法走深走实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完善预付式消费投诉处理机制和公益诉讼机制,构建多元化消费维权新格局,全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信用监管。常态化实施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推广一业一查部门联合随机抽查监管模式。实施信用提升行动,稳步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整改和信用修复。推进智慧监管。深入推进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归集共享,提升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切实抓好各类已建成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培训,着重解决不会用、不愿用、不善用等问题。

(四)守牢四个安全底线。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两个责任与部门监管责任有效衔接。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强化食安安徽品牌培育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组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升药品安全监管质效。强化风险防控,优化落实药械化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研判、处置工作机制,严格风险闭环管理。深入开展药品安全春风行动”“药安乡村专项行动。实施市县药品检验检测能力达标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创建。发挥医药健康产业链牵头单位作用,加大医药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打造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链条化、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一老一小用品等重点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抽查信息互联互通,实施风险警示告知制度,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深化产品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精准开展技术帮扶,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探索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评价机制,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推行安全总监和安全员制度开展未经登记违法使用特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叉车使用、电梯和起重机械安装环节专项整治。实施电梯安全筑底和瓶安行动,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