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市场监管局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提示
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关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为保障学生文具质量安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均组织开展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专项整治和安全守护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质量甄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市市场监管局对儿童和学生用品基本质量安全要求提示如下,提请广大消费者加以防范。
一、儿童玩具质量要求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儿童玩具的标识内容,标识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执行标准编号、适用年龄、生产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标明安全警示、使用方法、维护保养说明等相关信息。
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2020年修订)》要求:国家对儿童自行车、儿童三轮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电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乘骑车辆玩具和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等9类儿童用品实行强制3C认证。
市市场局提示:玩具中常见的不合格项主要为:小零件、边缘、尖端、小球、突出物、增塑剂含量、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塑料薄膜等,请家长选购合法合格产品。对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没有“CCC”认证标志或未通过“CCC”强制认证的,都是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特别强调:水晶泥、巴克球、水弹枪、假水、弹力软轴乒乓球等所谓“网红产品”多有质量隐患,易对儿童健康产生危害;牙签弩、口袋弹弓、金属飞镖、电击玩具等高危玩具,极易伤害儿童安全。同时要警惕“抽奖陷阱”。家长应警惕孩子沉迷抽奖游戏、陷入游戏套路,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意识,远离不良商品,合理使用零花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学生文具要注意防“毒”
综合各地以往质量检测结果,有“毒”文具主要常见于以下产品:
1.塑料书皮:个别产品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进入人体后易干扰内分泌,损坏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2.香味橡皮:香味浓容易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标,过量增塑剂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性早熟。
3.香味书写笔:不法添加的香精和劣质化工香料,多含有苯和甲醛等有害成分,可能会造成慢性苯中毒,引起造血和免疫机能损伤。
4.有刺激性气味的涂改液:挥发的刺激性气味会危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其中的苯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严重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等损害。
市市场局提示:选购学生文具,一闻气味,无论是哪种学习用具,气味越浓产品质量风险越大;二看标识,切勿购买“三无”产品,《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合格产品都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等关键信息;三要采取“六看”法选好2B铅笔:一看铅笔商标、2B字样清晰可见,图案字迹清晰明了,轮廓饱满,且每口铅笔都整齐划一;二看断面平整,铅芯居中、完整不偏。不管六角还是圆杆的,平面对称。杆径均匀,长短统一;三看外观,漆面光洁光亮、色彩均匀充分。笔杆油漆暗淡无光,笔杆毛糙为不合格铅笔;四看铅笔木材是否易切削或卷削,用卷笔刀削应不易断屑。劣质铅笔不易切削,容易劈裂,木材质粗糙;五看内在质量,合格产品应表里如一,可用手捻一下削下来的铅沫,合格2B铅笔的铅沫手感润滑,不合格的铅沫手感干涩;六看包装,包装上应有产品名称及商标、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型号、按标准编号、支数、2B硬度记号、考试用笔或涂卡专用笔标志、涂卡笔还应有铅芯的公称宽度和生产期等,色彩要清晰,色彩严重走调、包装材料纸质走样,标志不全为不合格产品。
三、儿童、文具盲盒
近年来,随着盲盒经济的兴起,盲盒文具也正悄然走进未成年人的生活,因盲盒具有某些神秘性、趣性,容易激发消费者的猎奇、追逐和求全心理,很多成年人因难以控制冲动消费,心智远未发育成熟的少年儿童更容易对其上瘾,甚至陷入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怪圈。另一方面,在一些披上盲盒外衣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暗藏的却是假冒伪劣商品、过期变质商品、瑕疵商品、三无产品,以“盲”为由规避监管,其质量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市市场局提示:
1、要强化风险意识。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玩具盲盒、文具盲盒的不确定性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2、要加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教育,主动揭示玩具、文具盲盒的营销特点和规律,将相应风险讲明白、讲透彻、讲到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投机心理,避免过分沉迷,防止盲目跟风、攀比消费。
3、要慎重选择购买。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注意选择生产商或经销商名称、地址等质量标识齐全的盲盒,注重查核生产商、经销商的企业信用信息,拒绝购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的商品。要注意索要并留存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等证明材料,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
市市场局要求我市儿童用品和学生文具的生产销售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产品质量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不生产、购进、销售不合格产品。市场部门将严厉打击针对儿童和学生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努力消除和降低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风险。同时,提示广大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违法行为,请及时向12315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