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还是国产?“俄罗斯食品”的真假辨识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一股“俄罗斯风潮”席卷全国,各地销售俄罗斯产品(主要是食品)的“俄罗斯商品馆”纷纷涌现,吸引着众多消费者体验“俄罗斯风味”。同时,也有一些商店打着俄罗斯商品的幌子销售非俄罗斯商品,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误导或欺骗消费者。
今年1月17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俄罗斯国家馆在中国的官方地址仅限于在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下开设的场馆。
淮北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淮北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俄罗斯商品时要做到“四看一要”。
一看销售资质。选购食品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尽量不在租期短的展销会内进行选购;可以查看食品销售者在店内公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或登记证;网购食品应选择正规的第三方平台,并查看商家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如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或登记证。
二看中文标签。其中有四点需要认真查验:1.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2.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或原产地区的名称,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中文标签上标明了“原产地”(或原产国)及“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说明该食品是进口相关国家原产的食品。中文标签内容中出现了国内生产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国内的产地,说明这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食品。3.进口的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应与外文对应一致。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同时使用中文与外文时,其外文应与中文强制标识内容和选择标示的内容有对应关系,即中文与外文含义应基本一致,外文字号不得大于相应中文汉字字号。对于特殊包装形状的进口食品,在同一展示面上,中文字体高度不得小于外文对应内容的字体高度”。有些“俄罗斯风味食品”标签上标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字,虽然国内生产的食品可以使用外文,但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网址除外)”。如果食品标签上的外文与中文没有对应关系,且标示的外文大于相应的汉字,这些都是法律法规不允许的。4.进口的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应标注在华注册编号。在华注册编号是中国海关为每个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赋予的唯一编码。编号为18位,由4位大写字母和14位数字组成,具体格式为:C+3位国家代码+4位产品类别代码+6位日期+4位顺序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2022年1月1日起,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需标注在华注册编号或者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批准的注册编号。